切勿用“伪沟通”与孩子沟通-志和教育
发布日期:2016-08-26 浏览次数:1895

相信不少父母都为和孩子的沟通发愁,希望孩子能好好听自己的话,在学习上有所长进,但孩子却百般抵触,还说父母不了解自己,让父母们觉得很是冤枉。其实,想要达到目的,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,只不过沟通是一门学问,父母们还不得要领。
你听说过“伪沟通”吗?这个词指的是交流双方虽然有语言交流,但是达不到沟通效果的现象。很多孩子上初中后,觉得自己和父母沟通不够,但又反映说父母几乎每天都会询问他们学业上的事情,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其实并不矛盾,虽然说了很多话但却没有沟通的“感觉”,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的“伪沟通”了。
从沟通形式上看,父母与子女似乎交流得不少,但实际上这种沟通是浅层次的,没有进入深层次,没有触动心灵和思想;从沟通内容上看,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以学习成绩、学业表现为主,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多种需求。这样的沟通大多质量低、效果差,几乎属于无效沟通,因此被称为“伪沟通”。
父母与孩子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障碍,首要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有些“居高临下”。很多父母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,自己的话都是有理的,因此在与孩子沟通时大多理直气壮,沟通的结果只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。结果,本来应该平等的沟通却被听成了生硬的命令。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,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因此排斥这些“命令”和“威胁”,沟通便难以进行了。
那么,父母应该怎么做才好呢?家长要记住,尊重是沟通的前提。说起“尊重”这个词,有的家长觉得太虚了,没法把握,根本不是沟通的有效方法。实际上,尊重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、与子女有效沟通的一种理念,它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方法。
志和教育是一家针对叛逆任性、厌学逃学、沉迷早恋、沾染烟酒、夜不归宿、结交不良朋友、奢侈消费、亲情淡漠、懒惰拖拉、不讲卫生等成长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、思想教育、行为矫正、素质培训和文化辅导的机构。系全国首家和唯一引进台湾代币制教育模式的机构。全国首家和唯一面向社会100%透明办学的机构。先后 被《政法频道》、《当代商报》、《人民网》、《新华网》、《联合早报网》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深度报道,系同类型学校中获得最广泛媒体认可的机构。
媒体报道
更多报道 >-
志和在拯救之政法频道情动八点:混世小魔女,谁把你锁进了爱的牢笼!
她身世可怜,不知父亲是谁,跟母亲相依为命。才9岁的年纪,就说谎、偷窃、厌学等毛病...
-
首届困惑青少年教育论坛妇联杨主席:志和就是灰蒙蒙的天空中的一缕阳光
省妇联杨主席参观了志和学校,听取了金老师和家长们的发言,有感而发,说:“志和是灰...
-
三湘都市报:首届特殊教育论坛,志和代币制教育模式被赞誉!
学校的厨师长、宿舍美化师,都由学生担任,每月发工资,不过不是人民币,是学校推行的...